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白芜荑

猜你喜欢

  • 沈金鳌

    【生卒】:1717~1767【介绍】:清代医家。字芊绿,号汲门,晚号尊生老人。江苏无锡人。博通经史,攻诗文。举孝廉,屡试不进,中年以后致力医学。著有《沈氏尊生书》,流传较广。

  • 肾虚寒证

    指肾气亏损,肾阳虚衰所出现的证候。《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九:“病苦心中闷,下重足肿不可以按地,名曰肾虚寒也。”《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肾膀胱经虚实寒热证治》:“肾虚寒,阴痿,腰脊痛,身重,缓弱,足腰不可以按

  • 产后心包络痛

    病证名。出《妇人良方大全》卷二十。因素有宿寒,产后太虚,寒搏于血,血凝不行,上冲心之络脉所致。症见心胸闷痛,甚至胸痛彻背。治宜散寒以温通。方用大岩蜜汤。参见产后心痛条。

  • 推拿麻醉

    祖国医学的麻醉方法之一。又称按摩麻醉。运用推拿手法刺激穴位以达到镇痛效果,使病人能在意识完全清醒的状态下接受手术的方法。常用于拔牙、甲状腺切除、胃部分切除等手术。由于在手法操作中,多用按压一类的手法,

  • 右阴疮

    病名。见《喉科指掌》卷四。详左阴疮条。

  • 适兴丸

    《辨证录》卷十方。白芍药一斤,当归、熟地黄、白术、巴戟天、陈皮各八两,远志二两,炒酸枣仁、神曲各四两,柴胡八钱,茯神六两,香附、天花粉各一两。各为细末,和匀,炼蜜为丸,每服四钱,白开水送下。治男子素郁

  • 倪仲贤

    【介绍】:见倪维德条。

  • 蠹疽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六。又名缺盆疽、锁骨疽、发历疽、石疽、历疮。因肝胆二经积热而成。生于缺盆穴(锁骨上窝处)。初起患部肿大如豆,渐大如李,色紫,坚硬疼痛;可伴寒热往来,筋脉拘急,不思饮食,胸腹膨胀,

  • 保光散

    《审视瑶函》卷四方。龙胆草(酒炒)、白芷、白芍药、防风、炒牛蒡子、黄芩、炒栀子仁、川芎、生地黄、当归身、羌活、荆芥穗各等分,炒大黄、甘草各减半。为细末,每服四钱,水煎,食后服。治阳漏,症见眼白天流水,

  • 烂喉癣

    病名。系指喉癣之因于棉花疮毒未尽,结于咽喉而致咽喉腐烂者。《咽喉脉证通论》:“此症因棉花疮毒未尽,而结于咽喉,其状周围紫晕,渐至腐烂,烂上则鼻平陷,烂下则饮食难进……当以清热凉血,补脾为主。”参见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