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清·王实颖辑。刊于1821年。本书包括:《种子心法》、《保胎方论》、《达生真诀》、《新产证治》及《全婴须知》五种著作。
疮肿诊法之一。见《外科精义》卷上。古人认为疮高而软者发于血脉,肿下而坚者发于筋骨,肉皮色不相辨者,发于骨髓。又初生疮之时,便觉壮热恶寒,拘急头痛,精神不宁,烦躁饮冷者,其患疮疽必深。若人虽患疮疽,起居
《医宗必读》卷十方。白术二两,生地黄(酒浸)一两半,龟板(酒浸)、锁阳(酒浸)、当归身(酒浸)、陈皮、牛膝、白芍药(酒浸)、菟丝子(酒蒸,研如糊)各一两,干姜七钱,炒黄柏、虎胫骨(酒浸)、茯苓各半两,
证名。指头部摇摆、颤动而不能自制的症象。又名摇头。《证治准绳·头摇》:“头摇,风也,火也。二者皆主动,会之于巅,乃为摇也。”《张氏医通·诸痛门》:“头摇有二证,风火相煽,卒然头摇,项背强痛,少阳经证也
见《河南中药手册》。为露蜂房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因饮酒而致的发热。亦可因误服药酒导致。《诸病源候论·解散饮酒发热候》:“服散而积饮酒,石因酒势而盛,敷散经络,故烦而发热也。”《丹溪心法》:“因酒发热用青黛、瓜蒌仁,入姜汁。”《儒门事亲·酒食
病名。为脑疽生于项后偏旁者。出《外科大成》卷二。又名偏对口。
证名。见《景岳全书》卷四十六。指患疮疡期间又发痉者,是一种危候。多由失血过多或热毒伤阴,筋失所养而致。证见牙关紧闭,四肢抽搐,腰背反张等。宜辨证施治。
病名。《疮疡经验全书》卷七:“其形如鸡心。”症见肛周赘皮下垂,大小及形状甚似鸡心,自觉搔痒。治宜五倍子汤薰洗止痒,亦可手术治疗。
①虚劳五种坏证。手足肿无交纹者心败,唇反无纹者肺败,面黑有疮者肝败,阴肿囊缩者肾败,脐突肿满者脾败。另说:谵妄失伦者心败;音哑气促者肺败;肌肉尽脱者脾败;筋骨痛甚者肝败;泄泻不止者肾败。②麻风病五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