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猪鬃草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胃火炽盛而出现的证候。《校注医醇賸义·胃火》:“胃火炽盛,烦渴引饮,牙龈腐烂,或牙宣出血,面赤发热,玉女煎主之。”《类证治裁·火症》:“治六腑火,胃火牙疼,颐肿,清胃散。”参见胃热条。
见《本草纲目》。即玄精石,详该条。
指胆经受邪化热。见《中藏经》。症见右胁或两胁疼痛、黄疸、尿短黄赤、口苦、咽干、寒热往来,或恶心呕吐、食少腹胀,或头痛眩晕、易怒、耳聋、鼻流浊涕,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清泄少阳,通腑泄热。
【生卒】:1894~1979【介绍】:现代医家。四川江津人。擅长内科,解放前积极支持革命活动,后参加中国共产党。解放后调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工作。曾被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任卫生部中医顾问。
推拿手法。用拇指和食、中指,或用拇指和其余四指的指腹,相对用力紧捏一定部位。用五指进行捏拿的又称抓法。明·周于蕃《秘传推拿妙诀·字法解》:“拿者,医人以两手指或大指或各指于病者应拿穴处或掐或捏或揉,皆
骨名。又名地阁骨。详该条。
见《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遵义医学院)。生大黄(后下)、白芍药各15克,龙胆草、木香、延胡索各9克。水煎服。功能通里清热,理气止痛。治轻型胰腺炎(急性水肿性胰腺炎)。
膝盖骨外侧中点。《灵枢·骨度》:“髀枢以下至膝中,长一尺九寸。”张景岳注:“膝中,言膝外侧骨缝之次。”
病名。见《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医宗金鉴》卷六十五:“此证生于鼻窍内,初觉干燥疼痛,状如粟粒,甚则鼻外色红微肿,痛似火炙。由肺经壅热,上攻鼻窍,聚而不散,致成此疮。”宜清热解毒。内服黄连解毒汤加桔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