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福建民间草药》。为地耳草之别名,详该条。
指伤寒六经病的传变,病邪从一经传入另一经的证候。《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伤寒论大全·辨张仲景伤寒论》:“盖风寒之初中人
经穴别名。《素问·气穴论》载:“上纪者,胃脘也。”王冰注:“谓中脘也。”后《类经图翼》等书列作中脘穴之别名。见该条。
病名。见《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即齿衄。详该条。
古人用十干以纪日,戊己即戊日与己日。戊己属土,土分阴阳。戊为阳土,内应足阳明胃经,故胃经旺于戊日;己为阴土,内属足太阴脾经,故脾经旺于己日。《素问·脏气法时论》:“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其日戊己
五输穴之一。《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入为合。”意为脉气至此最为盛大,犹如水流合入大海,故名。合穴多分布在肘、膝关节附近。十二经各有一个合穴,即尺泽(肺)、曲池(大肠)、足三里(胃)、阴陵泉(脾)、少
①较大的经脉。《素问·调经论》:“……泻其小络之血,出血勿之深斥,无中其大经,神气乃平。”②本经的经脉。《灵枢·官针》:“经刺者,刺大经之结络经分也。”③十二正经。《灵枢·刺节真邪》:“一经上实下虚而
人死后的躯体。《素问·缪刺论》:“五络俱竭,令人身脉皆动,而形无知也,其状若尸。”
【介绍】:见马莳条。
证名。指眼部畏惧风寒。《素问·风论》:“风入系头,则为目风眼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