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太平圣惠方》。为花椒之处方名,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理例》卷一。即左右串。见该条。
病证名。小儿消渴证之一。又名肾消。《幼科铁镜》:“消浊,火动消肾,移热于膀胱。”《幼幼集成》:“乃上消之传变,肺胃之热久不清,乃至动而消肾,移热于膀胱,小便浑浊,色如膏脂,名曰下消。”治宜滋阴清热。用
《疡医大全》卷二十三方。大黄二两,朴硝(后下)一两。水煎,倾桶内,先熏后洗。治痔疮肿痛。
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驳骨丹之别名,详该条。
①即外治法。详该条。②同外取。详该条。
见《广西中草药》。为黑面神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即反花疮。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万方类编条。
见《本草纲目》。为青葙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