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睛明

睛明

①亦作精明。《东垣十书·诸脉目论》:“是故瞳子法于阴,白眼脉法于阳,故阴阳合德而为睛明也。”详精明条。②经穴名,代号BL1。出《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作精明。别名泪孔。属足太阳膀胱经。手足太阳足阳明、阴蹻、阳蹻之会。位于目内眥之内上方0.1寸处(《中国针灸学概要》)。布有滑车上、下神经,深层为动眼神经和眼神经;并有内眥动、静脉通过,深层上方有眼动、静脉本干。主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胬肉攀睛内外翳障,雀目青盲,夜盲、色盲、近视,以及急、慢性结膜炎,泪囊炎,角膜炎,电光性眼炎,视神经炎等。直刺,将眼球轻轻推向外侧固定,沿目眶边缘缓缓刺入0.3~0.5寸(图128)。

图128

猜你喜欢

  • 国老

    出《本草经集注》。为甘草之别名,详该条。

  • 张耒

    【生卒】:1046~1106年【介绍】:北宋官吏。字文潜。楚州淮阴(今江苏淮阴)人。善文学,曾从苏辙学,举进士。苏轼称其文,召为太学。元祐初为著作郎,兼史院检讨。集有《治风方》1卷。

  • 麻疹喉痛

    病证名。麻毒热盛,上攻咽喉的证候。多由表邪郁遏,麻毒不能舒发,或“疹后余毒不散,结于咽喉”(《治疹全书》)所致。其症轻者咽喉肿痛,重者汤水难下。疹初喉痛,宜清热解毒,用银翘散加减;里热炽盛或疹已发出而

  • 但欲寐

    证名。指朦胧欲睡貌。为少阴病主症之一。因阳气虚衰所致。《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医学心悟》首卷:“问曰:但欲寐,何以是直中寒证?答曰:寒邪属阴,阴主静,静则多眠

  • 哮灵草

    见《四川中草药通讯》(1):30,1972。为碎米柴之别名,详该条。

  • 暑痢

    病名。指痢疾由感受暑邪所致者。《杂病源流犀烛·痢疾源流》:“热痢与暑痢,似同而异。背寒,齿干,面垢,烦悗,燥渴引饮,皆暑症。”《证治要诀·大小腑门》:“若感暑气而成痢疾者,其人自汗发热,面垢呕逆,渴欲

  • 辛寒生津

    清法之一。用辛凉药清胃热,生津液的治法。例如胃阴先虚,胃火炽盛,症见口舌生疮,口中有秽气,口干口渴,干呕,舌苔黄燥,脉大而虚等,用加减玉女煎。

  • 蛇包谷

    见《昆明郊区药用植物的初步调查报告》。为天南星之别名,详该条。

  • 地胡椒

    见清·罗思举《简易草药》。为鹅不食草之别名,详该条。

  • 虚痰眩晕

    病证名。见《罗氏会约医镜·杂证》。多因脾肾不足,津液不行,停滞成痰所致。证见头重眼花,脑转眩冒,倦怠嗜卧,脉缓而滑。治宜补脾肾,化痰浊。方用苓桂术甘汤、六君子汤、归脾汤、八味丸等。参见眩晕、痰晕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