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多由胆与三焦风热上冲所致。症见耳内肿痛,或耳外亦肿,头痛口紧难开,耳内出脓血,小便短赤。治宜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可选用龙胆泻肝汤、仙方活命饮等加减。
即五脏毒,详该条。
①病证名。①消渴病之一。《诸病源候论·消渴病诸候》:“内消病者,不渴而小便多是也。由少服五石,石热结于肾内也。”《千金要方》卷二十一:“内消之为病,当由热中所作也。小便多于所饮。令人虚极短气。夫内消者
唐代医官职称。共设4名,官阶从六品上。
见《医宗金鉴》卷三十九。即阳暑。详该条。
见《滇南本草》。为蝼蛄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外科启玄》卷八。即黄水疮。详该条。
见邹氏纯懿庐集条。
见《叶氏女科证治》卷二。即胎前阴门肿。详该条。
①见《云南中草药选》,为铁仔之别名。②见《江西草药》,为鹿茸草之别名。各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