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砭石

砭石

指一种楔形石块,是我国最古的医疗工具。亦称针石镵石石针砭针。约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用以砭刺患部治疗各种疼痛和排脓放血等。《素问·宝命全形论》:“四曰制砭石小大。”王冰注:“古者以砭石为针,故不举九针,但言砭石尔。”又全元起云:“砭石者,是古外治之法,有三名。一针石,二砭石,三镵石,其实一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种医疗工具逐渐被九针代替。

猜你喜欢

  • 坐草

    出《经效产宝》。即临产。因古代产妇临产时,有的是坐在草蓐上分娩,故名。

  • 医门要诀

    书名。清·王泰林撰。原系抄本,经周小农整理校正刊行。本书概述中医临床辨证论治常法,内科杂病、妇科病证治。详辨各证寒热、虚实,内容简要,颇有见解。解放后经北京中医学院整理,改名为《医学刍言》(中医临证指

  • 杜壬

    【介绍】:宋代医生。所撰《杜壬医准》1卷,系其本人医案,已佚。

  • 田宗汉

    【介绍】:见田云槎条。

  • 空肠

    出《名医别录》。为黄芩之别名,详该条。

  • 平胃二陈汤

    见《症因脉治》卷二。即苍朴二陈汤,见该条。

  • 冰翳外障

    病名。由肝经之热上乘所致。症见翳生风轮之上,色青白而薄,形如冰瑕,或片或点,横贯乌睛,或痒或疼,发作无定,眵粘泪出,白睛脉赤。即冰瑕翳深外障。详该条。

  • 心气不收

    详心气不固条。

  • 睛动

    病证名。又名目睛瞤动。清·余梦塘《保赤存真》卷四:“目为肝窍,肝藏血,血不足则肝火内生,故睛动。”治宜四物汤以益其血,加柴胡、山栀以清其肝,使阴血内荣则虚风自熄。若因肝经血燥而致者,用六味地黄丸,以滋

  • 气逆失血

    病证名。指呕血由气逆而致者。多因情志过分激动,肝火随气上逆而然。常伴见胸胁满痛、烦躁而渴等症。《金匮翼·诸血统论》:“气逆失血者,血从气逆,得之暴怒而厥也。经云: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