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经外奇穴

猜你喜欢

  • 酒瘤

    病名。指瘤体因饮酒而变化者。见张觉人《外科十三方考》下编:“酒瘤,吃酒时则厚坚不软,不吃酒时则软而坚。”

  • 阴符经

    书名。作者佚名。约为公元279年前著作。一卷,为道家书,其中有丹法及房中健身等内容。

  • 上渍

    证名。出《素问·风论》。王冰注:“上渍,谓皮上湿如水渍也,以多汗出故尔。”《类经》卷十五:“上渍者,身半以上,汗多如渍也。”

  • 筋度

    五度之一。出《素问·方盛衰论》。测度筋的大小、坚脆,对使用燔针劫刺等强刺激疗法时,注意区别对待。

  • 黄帝八十一难经注

    书名。1卷(一作五卷)。唐·杨玄操注。杨氏在吴·吕广所注《难经》的基础上予以补订注释。原书已佚,但书中内容大部保留于《难经集注》中。

  • 髋髀

    指臀股之间。《素问·气交变大论》:“髋髀如别。”

  • 清泄少阳

    和法之一。用清热泄湿的药物以治疗湿热病邪在半表半里(少阳)的方法。如症见往来寒热、口苦、胁痛、胸闷欲呕、小便浑浊,舌质红,苔黄白腻,脉弦滑数等,用蒿芩清胆汤。

  • 内疳疮

    病名。出《疡科选粹》卷三。指生于上腭部之疳疮。症见上腭焮肿,状似莲蓬,渐大而下垂,饮食及牙关开阖不利;或身发寒热,口渴,舌红苔黄,脉数有力。多由火毒炽热所致。治宜泻火解毒,消肿利咽,可用五味消毒饮、仙

  • 太医署令

    隋唐时期医官职称。为太医署最高官职,共2人,全面负责太医署的医疗和教学工作,官阶从七品下。

  • 黑靥

    病证名。见《奇效良方》。又名倒靥、黑疮倒靥、陷伏。痘疮收靥时,外感寒邪,腠理复闭,身痛四肢微厥,痘转青紫或呈黑色者为黑靥。出痘时感受风寒或毒气弥盛,心热与外热壅郁,蒸腾不消,毒复入里;或食少腹泄,脏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