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元代医僧。德兴(今江西德兴)人。精通医术,武宗(1308~1311)时为太医。
龙火,指肾火,命门之火;燔,焚烧之意。即肾火偏亢,详该条。
书名。简称《寒温条辨》。6卷。清·杨濬撰于1784年。作者鉴于伤寒、温病易于混淆,遂采集诸家学说予以详辨。卷1列述伤寒和温病的脉证、病因、治法等多方面内容;卷2~3辨析伤寒、温病各种病候;卷4~5医方
医论著作。元·朱震亨撰于1347年。1卷。共有论文41篇,着重阐述“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医理。在治则上主张并长于运用滋阴降火之法以及和血疏血、导痰行滞诸法。临床强调观形察色,切脉问证,尤重脉诊。所发
见《广西中药志》。为落地生根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生。生平不详。著有《活幼悟神集》20卷,佚。
出《药性论》。为火麻仁之别名,详该条。
即针刺麻醉。见该条。
【介绍】:见张寿颐条。
异痘之一。即痘疮攒集于颈项部的症状。属痘毒攻肺;若不急治,则毒攻咽喉,必发为喉头肿痛,音哑,声呛,汤药难下,变为险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