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图针灸传真名医刺法
见针灸传真条。
见针灸传真条。
即三增茴香丸,见该条。
①《千金翼方》卷十六方。山茱萸、炮附子、山药、王荪、肉桂、干地黄、炒干漆、秦艽、炮天雄、白术各半两,狗脊(原书无剂量)。为粗末,每服一方寸匕,食前酒送下,日三次。治风跛痹,偏估,半身不遂,疼痛呻吟。②
指地区性民间使用的简便方药。
出《神农本草经》。即硫黄,详该条。
出《素问·疏五过论》①病因之一类。泛指内损脏气的致病因素。如七情不节、饮食饥饱、劳倦、房事过度等。②病名。指创伤损及肢体深部组织及脏腑、气血的病患。见《外台秘要》卷二十九。又名内损。因跌打、坠堕、碰撞
见《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为蕨之别名,详该条。
指汗多如灌水之状。《素问·脉要精微论》:“肺脉……其耎而散者,当病灌汗。”《类经》卷六:“汗出如水,故云灌汗。”《脉经》“灌汗”作“漏汗”。参见漏汗条。
见清·叶小峰《本草再新》。为南瓜藤之别名,详该条。
眼的部位。白睛之俗称。详该条。
证名。见《圣济总录·大小便门》。即大便秘结。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