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术语。出《灵枢·经脉》。意谓对虚实不明显的病症,可以按经取穴治疗。张介宾说:“言本无虚实之可据,而或有邪正之不调者,但求所在之经以取其病也。”
见《本草纲目》。为闹羊花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证治准绳·杂病》:“土疳证谓睥上生毒,俗呼偷针眼是也。”即针眼。详该条。
指肾。肾藏元阴与元阳,故称。参肾条。
针具名。一种浅刺皮下埋置留针的专用小型针具。常用的有颗粒式和揿钉式(即揿针)二种。颗粒式皮内针尾端如麦粒,身长有5分、1寸两种,粗细如毫针;揿钉式皮内针尾部绕成圆形,状如图钉,身长1~2分。使用时将针
见溪陆氏医述条。
病证名。《红炉点雪》卷二:“若因邪郁痰壅,肺痿狐惑等症,则其声哑嗄。”即瘖。详该条。
【介绍】:元代医生。将乐(今福建将乐)人。废寝忘食,日夜攻读医书,为人治病,每多奇效。由于乐于助人,人们称为仁医。先后被荐为太医、医官,均辞退不就。
中医眼科手术器械。长约二至三寸,钢铁制作。用于穿刺切割等(见图7)。
即心经病。十二经病之一。《灵枢·经脉》:“是动则病嗌干,心痛,渴而欲饮,是为臂厥。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黄,胁痛,臑臂内后廉痛,掌中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