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出《素问·四时逆刺论》。又称恐。其症心中畏惧,胆怯不安,不敢单独坐卧,常有被捉之感。多由脏气损伤所致,尤以肾伤为多见。《杂病源流犀烛·惊悸悲恐喜怒忧思源流》:“恐病由心者,宜镇其神,宜定志丸加金
见《贵州草药》。为胖血藤之别名,详该条。
见《药品化义》。为龙胆草处方名。详该条。
针灸著作。8卷(即《医宗金鉴》卷79~86)。清·太医院编。刊于1742年。其中卷79为九针、十二经井,荣、俞、经、合、原,络穴、八会穴及经脉流注;卷80为周身骨度及各部诸穴;卷81~84为十二经及奇
古病名。又称滚泻。①指停饮积食所致的泄泻。《医学入门·杂病》:“停蓄饮食,数日乃泻,腹胀者,名瀼泻。枳术丸、没食子丸;烦渴或兼呕者,钱氏白术散、参苓白术散;食少肠鸣,四肢困倦者,升阳除湿汤;日止夜泻者
病证名,指小儿呼吸迫促。喘与气急有轻重的区别,《证治准绳》:“喘则欲言不能,溢于胸臆;气急,但息短,心神迷闷耳。”凡喘急声音粗大,气急而促者,为实证,多因风寒外束,腠理壅遏,肺失宣降,气逆而喘,治详风
见《赤水玄珠》卷七。即神秘汤第二方,见神秘汤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石蒜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产后血去过多,心气不足则心中惕惕然跳动不安,谓之怔忡。如产后血块未净,恶露流行不畅,治宜祛瘀生新,方用生化汤;如无瘀血残留,宜调和脾胃,补气养血,方用人参养荣汤。
书名。清·汪昂撰。刊于1694年。系《本草备要》与《医方集解》的合刊本。各见本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