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系指感受温邪疫疠之邪,喉间疼痛,腐溃并覆有色白如菌状膜,故名。为白缠喉之俗名,即白喉。《喉白阐微》:“喉间白腐一证,俗名白菌,即白缠喉是也。”详白喉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桃仁红花汤,见该条。
见《江苏药物志》。为石荠苧之别名,详该条。
详清法条。
病证名。《素问·五脏生成》:“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相当于脱发病。
煎药法之一。矿物类、介壳类药物,如石膏、代赭石、牡蛎、鳖甲等,因质重难以煎出药味,应打碎先煎,煮沸后约10分钟,再下其他药。此外,麻黄亦须先煎两三沸,掠去水上浮沫,然后下其他药合煎,可避免服后心烦。
见《湖南药物志》。为东风菜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疡医准绳》卷三。即手心毒偏于掌边者。见手心毒条。
见《履岩本草》。为千里光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肘部或肘前、后有发热感觉。《灵枢·论疾诊尺》:“肘所独热者,腰以上热;……肘前独热者,膺前热;肘后独热者,肩背热。”《类经》五卷:“肘前,内廉也,手三阴之所行,故应于膺前;肘后,外廉也,手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