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阴交,见该条。
见蔡邦华《昆虫分类学》。为紫草茸之别名,详该条。
①即津。详该条。②津,津液;气,阳气。如热伤津气,即津液与阳气两伤。
医经类著作。李今庸主编。作者精选《内经》中62篇学术及实践价值较大而又相重复的经文333段,归纳为成人与自然、养生、阴阳五行、脏象、经络、病机、病证、诊法、论治、针灸、运气及医学教育等十二大类予以校勘
病名。见《外科大成》卷三。即酒刺、粉刺。详各该条。
证名。见《张氏医通》卷五。指不因外伤的肤表出血。又名血汗,亦称红汗。《证治要诀·诸血门》:“血从毛孔而出,名曰肌衄。”此又称为血箭,详该条。多因气血亏虚,血随气散所致。治宜补血固表,可选用当归补血汤、
病名。出《外科证治全书》卷三。即偏脑疽。见该条。
【介绍】:见唐黉条。
【介绍】:见江涵暾条。
病证名。见《千金要方》卷十二。指由五脏虚损导致的吐血。如心经阴虚,火盛动血,证见虚烦不眠,怔忡健忘,神气不安者,宜滋阴降火,用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等。若心阳不收,汗出惊悸,以及心火不下交于肾,而见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