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胎癣

猜你喜欢

  • 臭山橘

    见《泉州本草》。为算盘子之别名,详该条。

  • 脾胃蕴热吐

    病证名。即胃热呕吐。《幼科要略》:“幼儿脾胃受伤”,“倘热气深伏,烦渴引饮、呕逆,连香饮。”参见热吐条。

  • 黄苔黑滑舌

    舌苔黄而中见黑滑苔,为阳明府实证,若有腹痛便秘,虽然苔不干燥,仍可使用下法(见《伤寒舌鉴》)。

  • 市隐庐医学杂著

    医论著作。清·王德森撰。刊于1853年。此书先设证治杂论14篇,列举前人误治之案以警人,并对时医以平稳方药搪塞病家等时弊痛加针砭。其后列述湿温、麻疹、惊风、血证、喉症、暑病之方药证治。其中对“湿温用药

  • 经来不止

    病名。见《竹林女科证治》。指经血来潮过期不止。治疗参见月经过多、经漏条。

  • 马楝子

    出《本草图经》。即马蔺子,详该条。

  • 细叶金鸡尾

    见《湖南药物志》。为兖州卷柏之别名,详该条。

  • 按弦搓摩

    小儿推拿方法名。出陈氏《小儿按摩经》。操作方法有三种:①先运八卦,后搓儿手、前臂,经关上、关中、关下,再拿儿手摇动(见《针灸大成》卷十)。②左手拿儿手、掌向上,右手大食二指自阳池穴轻轻按摩,经三关至曲

  • 咽日气

    养生术语,或称咽日,道家的一种养生方法。即对日咽气,是咽气或服气中的方法之一。最早见于战国末年《韩非子》:“龟咽日气而寿。故养生者服日华。”

  • 鱼口

    病名。见《外科正宗》卷三。由于硬下疳引起的横痃破溃。鱼口的命名来源有二说:一为左称鱼口,右称便毒。二为因其创口久久不敛,呈长形如鱼的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