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
指肾脂。《本草纲目》豕条:“,音夷,亦作胰。时珍曰:一名肾脂,生两肾中间,似脂非脂,似肉非肉,乃人物之命门三焦发原处也。肥则多,瘦则少,盖颐养赖之,故谓之颐。”
指肾脂。《本草纲目》豕条:“,音夷,亦作胰。时珍曰:一名肾脂,生两肾中间,似脂非脂,似肉非肉,乃人物之命门三焦发原处也。肥则多,瘦则少,盖颐养赖之,故谓之颐。”
病名。《圣济总录》卷十八:“紫癜风之状,皮肤生紫点,搔之皮起而不痒痛是也。”多由风邪挟湿,客于腠理,荣卫壅滞,不得疏泄,湿郁皮肤所致。证治参见紫白癜风条。
病证名。指疳病头颈生核的证候。《圣济总录》卷一百七十二:“由小儿嗜肥甘过多,虫因甘动,或饮食不调所致。”其症头颈生核,形如弹丸,按之转动不痛,内有一种米粉样物质(如颈淋巴结核);其毒侵及脏腑而成疳疾。
病名。《女科撮要》:“产后小腹作痛,俗名儿枕块。”即儿枕痛,详该条。
渴之俗称。详渴条。
证名。见《景岳全书·杂证谟》。亦名阳汗。详该条。
病证名。由阴跷脉经气异常所致的病症。《灵枢·热病》:“目中赤痛,从内眦始,取之阴跷。”《难经·二十九经》:“阴跷为病,阳缓而阴急。”《奇经八脉考》:“寸口脉后部左右弹者,阴跷也,动苦癫癎,寒热,皮肤淫
见《陆川本草》。为走马胎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即眩晕。《医碥·眩晕》:“晕与运同,旋转也。所见之物,皆旋转如飞,世谓之头旋是也。”《顾氏医镜》卷十四:“眩运者,目花黑暗旋倒也。其状头眩目闭,身转而聋,如立舟车之上。”详眩晕条。
见《广东新语》。为香蒲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外感眩晕》。感受湿热时邪所致。证见头晕目眩,自汗,面垢背寒,口渴欲饮,小便黄赤,或见身热,舌苔黄腻,脉濡数等。治宜清热化湿。用人参白虎汤、黄连香薷饮等方。参见眩晕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