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宋·徐铉《稽神录》:“浮梁生,背突起如盂,痒甚。医士李德立云:‘此虱瘤也。’以药傅之,一夕,瘤溃,出虱斗余,即日体轻。”
同破瘀消癥。详该条。
太医署教师职称。负责协助医博士的教学活动。官阶从九品上参见太医署、医博士条。
病证名。见《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卷三。通常指引起黑睛混浊或溃陷的外障眼病,以及病变愈后遗留于黑睛的瘢痕,如凝脂翳、宿翳等。实证多由肝风热邪引起,虚证常属肝肾亏损,阴虚火旺等,由外伤引起者,亦不少见。治
病名。凡由于感受时行疫疠之邪而引起的喉科急性传染病者为疫喉,包括白喉和疫喉痧两证。前者多发于秋、冬二季,后者多在春、冬二季发生。本病多见于小儿,成人较少,病情较重,变化迅速,对健康威胁极大,故除积极给
出《广西通志》。为含羞草之别名,详该条。
即心阴虚。详该条。
出《履岩本草》。为高良姜之别名,详该条。
见《贵州民间药物》。为野芝麻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宋代医生。字尽言。精于医,生平欠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