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脾虚泻

猜你喜欢

  • 燕菜

    见《现代实用中药》。即燕窝,详该条。

  • 擦面

    自我推拿方法名。见《理瀹骈文》。即浴面。见该条。

  • 佛耳草

    出《脾胃论》。为鼠曲草之别名,详该条。

  • 擎珠疽

    病名。即手心毒。见该条。

  • 病本

    《灵枢经》篇名。本文论述病有标本,法有缓急先后的治疗原则,故名。指出先病为本,后病为标;病因为本,证状为标。治疗就有治标、治本、或标本兼治的不同。

  • 看产人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古代对接生员的称呼。

  • 冷针

    与温针对举。指单纯针刺之法。

  • 囟填

    病证名。指囟门突出,隆起如堆的证候。多见于发热和惊厥的患儿,亦有由寒凝气滞而致者。《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小儿囟填,由乳食不时,饥饱不节,或热或寒,乘于脾胃,致脏腑不调,其气上冲所为也。”因热上冲者

  • 膵俞

    经外奇穴别名。见《中国针灸学》。即胃管下俞。见该条。

  • 泄热益胆汤

    《圣济总录》卷四十二方。黄芩、炙甘草各二两,人参、桂(去粗皮)各一两,苦参、茯神各半两。为粗末,每服三钱匕,水煎,去渣,不拘时服。治肝胆俱虚,热气上熏,口中常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