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脾阳不振

脾阳不振

中阳不振。详该条。

猜你喜欢

  • 黧黑斑

    证名。系指面部皮肤的色素沉着性疾患。出《外科正宗》卷四。又名面皯、黧黑、面尘。由肾亏火旺,血虚不荣,火燥结滞或肝郁气滞所致。多发于面部,以女性多见。皮损呈黄褐色或淡黑色斑片,形状大小不一,色枯不泽,境

  • 少阳病

    病名。六经病之一。由邪热在半表半里所致。本病特征是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嘿嘿不欲饮食,脉弦等。《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又“本太阳病不

  • 辰砂草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瓜子金之别名,详该条。

  • 手爪甲

    出《日华子诸家本草》。为人指甲之别名,详该条。

  • 栝蒌牛蒡汤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六方。栝蒌仁、炒牛蒡子、天花粉、黄芩、栀子、连翘、皂角刺、金银花、甘草、陈皮各一钱,青皮、柴胡各五分。水煎,入煮酒一杯和匀,食远服。治乳痈,红肿热痛,寒热往来者。

  • 阴虚发疟

    病证名。《医钞类编》卷八:“阴虚发疟……发时其寒如冰,其热如烙,面赤如脂,渴欲饮水,热退则不渴,以六味地黄汤加柴胡、白芍、肉桂。”参见虚疟条。

  • 赵献可

    【介绍】:明代医家。字养葵,鄞县(今浙江宁波)人。生活于十六世纪下半期。博览医书,并曾旅游于陕西、山西等地。在医理上,主要推崇薛己,对“命门”之说加以发挥。认为“命门”是人身脏腑之主,其意义甚至更重于

  • 小眦赤

    证名。小眦红赤有虚有实,《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小眦中生赤脉,渐渐冲眼,急宜早治,此三焦积热。”而《秘传眼科龙木论》又谓:“小眦赤者,心之虚也。”故临症宜结合全身症情辨证论治。参见赤脉传睛条。

  • 湿热痿

    痿证之一。见《医学纲目》卷十七。由于湿热伤筋所致。《素问·生气通天论》:“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证见腿足痿软、微肿,或足趾麻木,伴有身重胸闷,小便赤涩,舌苔黄腻,脉象濡数

  • 綦针

    《灵枢·九针论》:“长针取法于綦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