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本经罹病而取用他经穴位进行治疗的方法。或称他经选穴法。如足阳明胃经的胃痛,取足太阴脾经的公孙;任脉为病的崩漏,取足太阴脾经的三阴交等。
治法术语。衰,削弱病邪之意;属,指寒热阴阳的属性。即针对证候的属性,采用相应的药物以削弱病邪。如以寒治热,以热治寒,以温治凉,以凉治温等。《素问·至真要大论》:“寒热温凉,衰之以属。”
《洞玄子》:“凡女怀孕之后,须行善事,勿视恶色,勿听恶语,省媱欲,勿咒诅,勿骂詈,勿惊恐,勿劳倦,勿妄语,勿忧愁,勿食生冷醋滑热食,勿乘车马,勿登高,勿临深下坡,勿急行,勿服饵,勿针灸,皆须端心正念…
见《奇效良方》。即纹色。详该条。
经穴名。代号KI14。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髓府、髓中。属足少阴肾经。冲脉、足少阴之会。位于腹正中线脐下2寸、旁开0.5寸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另说在脐下1.5寸,旁开0.5寸(《针灸甲乙经》)
【介绍】:明代医家。四明(今浙江宁波南)人。正统间(1436~1449年)任太医院使。精通药性,临证效果较好。编有《试效神圣保命方》一书,后经方贤编定,改名《奇效良方》。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紫菀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唐代医家。自号启玄子。曾官太仆令。王氏认为《素问》的“世本纰缪,篇目重叠,前后不伦,文义悬隔”,乃“精勤博访,历十二年”方臻理要,又于先生郭子斋堂受得先师张公秘本,一以参酌,详加次注,“兼旧
指中焦脾胃阳气虚弱,消化机能不振的病机。主要证候有胃纳呆滞、食少不化、呕吐、泄泻、四肢清冷、怠倦、面色萎黄、头晕、唇淡,舌胖嫩,苔厚浊,脉虚大等。治宜补中益气,醒脾暖胃。
【介绍】:元代医生。字伯玉。先代为开封(今河南开封)人,后迁居秀州(今浙江嘉兴)。精通医药,被称为“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