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西汉时期人。父为世医,楼护年少时曾研读医书,后又投身政界。
证名。指闷乱烦热之状。出《素问·至真要大论》。参见闷瞀条。
【介绍】:见梁学孟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又名合谷疽、丫刺毒、擘蟹毒、拍蟹毒、病蟹叉、手叉发、合谷毒、虎口疽、合谷疔、虎口百丫、虎口、手丫刺、丫叉毒、虎丫毒、丫毒、丫指等。由阳明经湿热凝结,毒聚虎口而发。初起忽发黄色
证候名。《备急千金要方》:“膀胱寒,小便数,漏精稠厚如米白泔。”
见广州军区空军卫生部《常用中草药手册》。为孩儿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圣济总录》。为灰碱之别名,详该条。
见《昆明民间常用草药》。为土人参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出清·翟良《痘科类编释意》。指痘疮发于特殊部位,如蒙头、抱鼻、锁口、锁项等。详各条。
【介绍】:明医家。字逸之,号梅墟,别号梅癫道人。嘉禾(治今浙江嘉兴)人。精药物及炮制,著有《茹草编》四卷(1597年)、《续易牙遗意》一卷(1582年)。又精养生、气功术,编纂有《唐宋卫生歌》、《益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