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脱力草之别名,详该条。
《疡医大全》卷三十五方。制松香、白矾、枯矾、银粉各等分。为细末,麻油调搽或干掺患处。治黄水疮。
彝医药著作。系聂鲁等根据民国八年者的抄本和流传在迤施河一带的民国十年抄本翻译整理而成。载药273种,植物药214种,动物药52种,矿物药7种,对药用部分、性味、功能主治、用量做了全面阐释。收载53种常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兖州卷柏之别名,详该条。
即狐疝。《金匮要略·趺蹶手指臂肿转筋狐疝蚘虫病脉证治》:“阴狐疝气者,偏有小大,时时上下,蜘蛛散主之。”详狐疝条。
【介绍】:明代医僧。居住在歙县(今安徽歙县)北八十里的箬岭上,长于针灸,用细毫针治病,有良效。
经穴名。代号ST16。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胸部,在第三肋间隙中,距胸正中线4寸处。布有胸前神经分支及胸外侧动、静脉。主治咳嗽,气喘,胸胁胀痛,胸满气短,乳痈等。斜刺0.3~0.5寸。不
中医眼科外治方法。将药物精制成药液,滴入眼中,每日三至四次不等。
肝脏真气已绝的脉象。轻按则弱,重按应手即去,不能复来,或曲如蛇行。《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肝死脏,浮之弱,按之如索不来,或曲如蛇行者,死。”
书名。2卷。明·朱巽撰。撰年不详。作者的本意编写此书作为痘科入门之钥匙,故以“键”为书名。书中对痘疹的理论、辨证、治法、预后、合并症、所用药物及方剂等,都作了较详细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