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丝三七
见《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为红三七之别名,详该条。
见《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为红三七之别名,详该条。
见《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为鸡娃草之别名,详该条。
灸法名。即非化脓灸,见该条。
病名。出《灵枢·寒热病篇》等。又名齿、齿蠹。“龋,朽也,虫啮之齿缺朽也。”(《释名》)多由口腔不洁,致齿牙腐蚀蛀空,或湿热薰蒸手、足阳明二经,龈肿腐臭,齿牙蛀蚀宣露,疼痛时作时止。《证治准绳·杂病》:
病名。见《外科启玄》卷四。多因三焦风热相搏而成。本病发于耳后,初起如胡椒颗粒,逐渐肿大,甚则溃烂如蜂房,灼热疼痛,色红,或肿连耳廓。若破溃后脓液内通耳窍,则病难速愈。《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耳发
综合性医书。敦煌出土卷子。原题陶弘景撰。记五脏辨证,各脏腑大小泻补四方。另有救诸病误治方、救诸劳损病方、救卒死方、二十五味药物变化图说及治天行病经方等。原帙已佚,现仅存两个传抄本。
见《药品化义》。即葱白,详该条。
见《四川中药志》。即橘核,详该条。
五不男之一。古时男子阴茎被割以至不能生育者,称之为犍。参见五不男条。
出《新修本草》。为矶花科动物桃色珊瑚Corallium japonicum Kischinouye等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骨骼。产台湾及南部沿海。甘,平。安神镇惊,去翳明目。①治惊风,癫痫,吐血,衄血。内
丛书名。6卷。清·王锡鑫等撰。刊于1847年。多为医学门径书。共六种:包括王氏所撰《医学切要》、《眼科切要》、《痘科切要》、《外科切要》、《奇方纂要》及清·黄为良撰《医学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