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的八廓名称之一。用相应脏腑的功能命名者。《张氏医通》卷八:“小肠之府为雷廓,又名关前廓。”详雷廓条。
腰痛证之一。又名肾虚腰痛。《医宗必读·腰痛》:“言肾经腰痛者,内伤房欲也。”详肾虚腰痛条。
病名。《圣济总录》卷七十七:“凡下痢脓血间杂瘀黑有片,如鸡鸭肝,与血俱下者,蛊痢也。此由岁时寒暑不调,湿毒之气,袭人经脉,渐至藏府,毒气挟热,与血相搏,客于肠间,如病蛊注之状,故名蛊痢也。”蛊毒下痢,
证名。指心气不足、心阳虚衰所出现的证候。《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病苦悸恐不乐,心腹痛,难以言,心如寒,恍惚,名曰心虚寒也。”可伴见喜悲易愁,冷汗出等症。治宜补益气血,养心安神。选用茯苓补心汤、远志饮
《兰室秘藏·眼耳鼻门》方。羌活一两五钱,防风一两,荆芥穗(后下)、薄荷叶、藁本各七钱,酒知母五钱,黄柏四钱,川芎、当归各三钱,酒生地黄一钱,川椒五分,细辛少许,麻黄根二钱。为粗末,每服三钱,水煎去渣,
病证名。出《证治准绳·杂病》。《张氏医通》卷八:“有翳从上而下,贯及瞳神,色青或斑,上尖下大,薄而圆长,状如悬胆,盖胆有瘀热,肝胆膏损,变证急来之候。”方用龙胆泻肝汤加丹皮、赤芍等。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五引倪涵初方。又名初起第一方。黄连、黄芩、白芍药、山楂肉各一钱二分,枳壳、厚朴、槟榔、青皮各八分,当归、地榆、甘草各五分,红花(酒炒)三分,桃仁一钱,木香二分。水煎,空腹服
舌体伸长而弛缓,称吐舌;舌微出口外,立即收回口内,或舌舐唇上下及口角左右,称弄舌。多见于小儿,属心脾热盛重症。
针刺麻醉法之一。是在鼻针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针麻方法。即按针麻要求在鼻针刺激点上针刺以进行各种手术。临床上根据肺主皮毛的理论选取鼻部肺穴为各种手术的基本穴;并根据手术部位选取相应刺激点作配穴。操作方
出单养贤《胎产全书》。即产后流注。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