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见《症因脉治·泄泻论》。即五更泄。详该条。
证名。胠指腋下,胠胁肋为腋下及胁肋部气郁、血瘀、痰饮、食积及外感之邪侵袭,均可发生胠胁肋部疼痛。《杂病源流犀烛·肝病源流》:“胜胁肋痛,固由于肝邪之实,而所谓肝邪者,不越气、血、痰、食、风寒五端。”详
推拿手法名。见曹锡珍《外伤中医按摩疗法》。指向下拉或向深部用力按压一类的手法,使有突出或高凸形状的病变部位恢复原状。
五不男之一。《灵枢·五音五味》:“其有天宦者,……此天之所不足也,其任冲不盛,宗筋不成,有气无血,唇口不荣,故须不生。”参见五不男条。
病名。见《证治准绳·疡医》卷三。即牙痈之别名。详牙痈条。
由于阴精亏损而累及阳气化生不足的病机。如盗汗、遗精、失血等证候耗损阴精,阳气化生所依靠的物质基础不足,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自汗、畏冷、下利清谷等气虚证候。
见《中药志》。为红藤之别名,详该条。
①《古今医鉴》卷十一引王同知方。生地黄(酒洗)、熟地黄(酒蒸)、当归(酒洗)各四两,茯苓、川芎、赤芍药、枳壳(麸炒)、黄芩(酒炒)、延胡索(酒炒)、青皮各二两,陈皮、苏木、红花、五灵脂各一两,炒干姜五
经外奇穴名。《外台秘要》:“少阳维二穴,在内踝后一寸动筋中是。”所述位置似与足少阴肾经太溪穴同位。近代《针灸孔穴及其疗法便览》将其定位在太溪与复溜穴正中间。主治脚气,下腿慢性湿疹,狼疮,下肢麻痹等。直
指足阳明筋的支筋,网维于目下胞。《灵枢·经筋》:“阳明为目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