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足面疔

足面疔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生于足面,状如粟米,痒极入骨,急隔蒜灸之。

猜你喜欢

  • 天臼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通天,见该条。

  • 耳后毒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锐毒,见该条。

  • 手太阳之别

    出《灵枢·经脉》。即手太阳络脉,见该条。

  • 胃热恶阻

    恶阻证型之一。平素胃热,孕后冲脉气盛,胃气不降所致。症见呕吐心烦,颜面潮红,口渴喜凉饮,便秘。宜清胃热,降逆止呕。用苏叶黄连汤(紫苏叶、黄连)加半夏、竹茹、陈皮,或加味温胆汤。

  • 梁草

    【生卒】:九世纪上半叶【介绍】:唐代民间医生。《续异录》记载:有人病暴死,已入棺,革诊之,认为非死,用针刺其心(膻中)及脐下各数处,穿衣,床下置火以保温并凿掉牙齿灌入药汤,苏醒后再灌以葱粥的方法治愈。

  • 野朱桐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臭牡丹之别名,详该条。

  • 埃(ai 哀)

    热、热甚。指烧爆炙热。《素问·脏气法时论》:“禁犯焠热食。”谓禁过热饮食。

  • 徐士茂

    【介绍】:见徐之才条。

  • 痰疝

    病名。见《医学入门》卷五。即因痰湿内郁所致的疝症。其症痛有常处,触之有形。宜理气化痰,用海浮石、香附二味,姜汁调服。

  • 胃胳

    胳,作络。指胃经的别络穴(丰隆)。位于外踝上八寸,胫骨前缘旁开二横指处。能调治脾胃之气。《灵枢·热病》:“索气于胃胳(络),得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