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大戟之别名,详该条。
见《安徽药材》。为蛴螬之别名,详该条。
位于阴囊之后、会阴之前的高起部分。《身经通考·身经问答》:“下极之前,男为阴廷,女为窈漏。”
元代医官职称。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共2人,以协助太医院院使掌管医事。官阶正三品。
见《昆明民间常用草药》。为透骨香之别名,详该条。
十五络脉之一。出《灵枢·经脉》。即足少阴络脉,见该条。
【介绍】:见葛应雷条。
病证名。风毒入耳而引起的发热化脓性疾患。清·张石顽《伤寒绪论》:“风温时毒,先犯少阳,续感暴寒而发,乃太少两阳合病,状类伤寒,以其两耳发黄。”初起常有发热,头痛,耳痛,耳聋;婴儿表现烦躁不安,数日后鼓
眼科病证。见秦伯未《中医临床备要》。即状如鱼胞。详该条。
证名。《嵩崖尊生书》卷八:“五窍出血,耳目口鼻一齐出血,药不及煎,死在顷刻,先将水当面喷几口,急分开头发,用粗纸数层蘸醋令透,搭在囟门,血即止,次用当归一两煎好,磨沉降香五钱,加童便服,血自归经,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