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医官职称。隶属于医学提举司,系太医官职中之一种,官阶从八品。
病证名。见《银海精微》。即尘埃入目。详该条。
见《寿世保元》卷九。即洪宝丹,见该条。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三。又名印堂疔、眉心疽、面风毒、印堂疽。生于两眉中心印堂穴。色黑木痛、麻痒太过,根硬如铁钉之状,寒热并作,治法见疔疮;若毒初色暗根平,肿硬疼痛,无脓黑陷者同疽,治同百会疽。
《疡医大全》卷二十五方。川乌一斤。为末,入砂锅内,加醋慢火熬如酱色,先用升麻、皮硝、生姜煎水洗患处,然后敷此药。治湿痰流注。
①读如“碗”(wǎn)。①宛转、屈曲。《灵枢·刺节真邪》:“倾侧宛伏。”②音义同腕。《灵枢·杂病》:“刺宛骨下。”②音玉(yù)。通郁、苑。郁结或苑积。《素问·汤液醪醴论》:“去宛陈莝。”
见《草药手册》。为了哥王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张孝培条。
【介绍】:清代医生。字履乾。陕西三原人。研究医书,间或为人治病。
眼科病证。见广州中医学院《中医眼科学讲义》。即色似胭脂证。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