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阳明头痛

猜你喜欢

  • 发背

    病名。为有头疽生于脊背者。见《刘涓子鬼遗方》卷三。脏腑俞穴皆在背部,故本病多因脏腑气血不调,或火毒内郁,或阴虚火盛凝滞经脉,使气血壅滞不通而发。又因发病部位不同而有上发背、中发背、下发背;后世又有上搭

  • 白马尾

    见《安徽中草药》。为白薇之别名,详该条。

  • 温病条辨

    书名。6卷。清·吴鞠通撰于1798年。作者仿张仲景《伤寒论》体例,汲取明、清温病学家的学术经验,以简要的文字,分篇分条论析温病三焦辨证及治法,并自加小注。卷首为原病篇,引述《内经》有关温病条文并予以注

  • 分至

    春分与秋分、夏至与冬至的合称。《素问·至真要大论》:“分至何如?”张景岳注:“分,言春秋二分;至,言冬夏二至。”

  • 薛案辨疏

    医案著作。明·薛己撰,钱临疏。本书将薛己医案有关诊断、立论、用药等方面加以辨析、疏解,有助于读者领会薛案原意,开阔了临诊治病的思路。本书收入《国医百家》丛书中。

  • 鬲气

    见《诸病源候论·五鬲气候》。即膈气。详该条。

  • 舌骨

    为一软骨,状如马蹄,系于舌根,筋脉相连。司舌之活动,与饮食和发音均有关系。

  • 和血定痛丸

    《伤科汇纂》卷八方。百草霜、白芍药各一两,赤小豆、白蔹各一两六钱,炮川乌三钱,白及、骨碎补、当归各八钱,天南星(泡)三钱,牛膝六钱。为末,酒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盐汤或温酒送下。治跌扑坠堕,筋

  • 烧存性

    中药炮制法之一。把植物药烧至外部枯黑,里面焦黄为度,使药物一部分炭化,另一部分还能尝出原有的气味,即存性。烧存性是直接用火烧焦,另有炒存性是用间接的火炒焦,两者操作上有所不同。

  • 尸咽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尸咽者,谓腹内尸虫,上食人喉咽生疮,其状或痒或痛,如甘之候。”又名尸咽喉。后人有谓:“阴阳不和,肺脾壅盛,风热毒气,不能宣通。故令尸虫发动,上蚀于喉。或痒或疼,如之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