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阴虚吐血

阴虚吐血

病证名。见《医学心悟》。指肾阴亏虚,肝火炽盛所引起的吐血。治宜壮水制火而滋其化源。《血证论》卷二:“色欲过度,阴虚火旺,其证夜则发热盗汗梦交,耳鸣不寐六脉细数芤革。宜地黄汤加蒲黄藕节阿胶五味治之。”此外,如凉血地黄汤清火滋阴汤(《寿世保元·吐血》)、四生丸十灰散等方亦可选用。本证可见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等疾病。参见吐血、内伤吐血条。

猜你喜欢

  • 通间

    经穴别名。《素问·骨空论》:“臂骨空在臂阳,去踝四寸,两骨空之间。”王冰注:“在支沟上同身寸之一寸,是谓通间。”所指即三阳络穴。见该条。

  • 香橘饮

    《仁斋直指方论》卷十一方。木香、白术、半夏曲、橘皮、茯苓、砂仁各五分,丁香、炙甘草各一分。为粗末,每服三钱,加生姜五片,水煎服。治气虚眩晕。

  • 铍刀

    出《华佗别传》。即铍针。见该条。

  • 伤寒分经

    书名。10卷。清·吴仪洛编订。书成于1766年。吴氏推崇喻嘉言《尚论篇》,将此书予以重订和补注。编者认为喻氏“将三百九十七法分隶于大纲之下,极得分经之妙”,因以“分经”为书名。书中将喻氏《医门法律》中

  • 喜饶仁钦

    【介绍】:明初藏医学家。西藏达仓人。精通梵、藏文。亦精佛教哲学。著有《医疗发展史》、《医学通义》等。其著述对藏医界颇有影响。尤对脑、肠的生理功能论述颇深。如曰脑:“五官六神依其明,……故称其为脑。”曰

  • 血肿

    病证名。指水肿以血瘀为主者。《丹溪心法·水肿》:“其皮间有红缕赤痕者,此血肿也。”多因瘀血留滞,血化为水所致。主要表现为四肢浮肿,皮肉间有红丝血痕,或妇女经水先断,后见水肿,少腹胀痛拒按,小便清长等。

  • 妊娠燥渴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即妊娠烦渴,详该条。

  • 莲蓬子

    见《山西中药志》。即莲子,详该条。

  • 白睛凝脂

    眼科病证。见梁翰芬《眼科学讲义》。即色似胭脂证。详该条。

  • 黑木耳

    见《太平圣惠方》。即木耳,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