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阴跷穴

阴跷穴

照海穴。《素问·气穴论》王冰注:“……阴跷穴在足内踝下,是谓照海。”或指交信。《素问·气府论》王冰注:阴跷一,谓交信穴也。”

猜你喜欢

  • 回生集

    医方著作。2卷。清·陈杰辑。刊于1807年。作者於自序中有托名“请乩”之说,但选方以民间验方为主。卷上为内科诸病验方;卷下为外症、女科、小儿等病,共400余方。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此外,陈氏另有《

  • 破血散瘀汤

    《兰室秘藏·腰痛门》方。羌活、防风、肉桂各一钱,苏木一钱半,连翘、当归尾、柴胡各二钱,炒水蛭三钱,麝香少许。后二味研末,前七味水、酒煎,去渣,待药汁稍温,调入水蛭、麝香末,空腹服。治跌伤,瘀血积于胁下

  • 刺法论篇

    《素问》遗篇篇名。本篇主要论述五运六气的升降失常与疾病产生和疫疠流行的关系。并列举出刺法、吐法、浴法、药法等防治方法。而最重要的,是提出了“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以及“复本”、“归宗”等基本观点。本文着

  • 上都

    经外奇穴名。八邪之一。《奇效良方》:“上都二穴,在手食指、中指本节岐骨间,握拳取之。治手臂红肿。针入一分,可灸五壮”。

  • 头角

    人体部位名。亦称额角。指前发际在左、右两端弯曲下垂所呈之角。《灵枢·经脉》:“胆足少阳之脉……上抵头角。”

  • 病名。见《五十二病方·疽》。《灵枢·痈疽》:“热气淳盛,下陷肌肤,筋髓枯,内连五脏,气血竭,当其痈下,筋骨良肉皆无余,故命曰疽。疽者,上之皮夭以坚,上如牛领之皮。”据历代文献记载,宋以前之疽,仅指无头

  • 捏积

    即捏脊。详该条。

  • 盘肠痈

    病名。①见《张氏医通》卷七。指肠痈化脓后,脓汁从脐部溢出者。②清抄本《外科或问》:“此因脏腑积热归大小肠,或因食死畜肉发毒于左腹肠下,初觉红肿如粟,渐大如杯盘。”治法:以活命饮加柴胡胜金丹。

  • 本草经解要

    药物学著作。一名《本草经解》。4卷。原题清·叶桂撰。据曹禾《医学读书志》卷下陈念祖条谓本书为“姚球撰”,后为书商易以叶桂之名。1724年(雍正2年)刊行。本书选录《神农本草经》的药物117种,其他古书

  • 医方证治汇编歌诀

    见王旭高医书六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