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陆道元

陆道元

【介绍】:

明儿科医家。字南旸。云间(今上海松江县)人。少业儒,后改习医。熟谙家传“翁仲仁痘疹金镜录》”,讲究潜玩,按之施治,并参酌时宜,活人甚多。后又以己验添翁氏书中之未备,成《痘疹金镜录补遗》3卷(1618年)。或谓此书乃袭取胡廷训《补遗痘疹辨疑全幼录》。另有《增补麻疹心法》,亦以翁氏原著为本。

猜你喜欢

  • 五邪

    ①五脏病邪的合称。《灵枢·五邪》:“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邪在肝,则病两胁中痛,……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邪在肾,则病骨痛,阴痹。……邪在心,则病心痛,喜悲,时眩仆。”②指五

  • 因风成毒证

    眼科病证。指因风湿热而目病者,《证治准绳·杂病》:“初发时乃头风湿热,瘀血灌睛,睑硬睛疼等病失于早治;虽治,不得其法,遂致邪盛搏夹成毒,睥与珠通行胀出,如拳似碗,连珠带脑,痛不可当。先从乌珠烂起,后烂

  • 筋挛

    证名。亦称筋瘛。指肢体筋脉收缩抽急,不能舒转自如。《灵枢·刺节真邪》:“虚邪之中人也,洒淅动形,起毫毛而发腠理,其入深,……搏于筋,则为筋挛。”多因感受外邪,或血少津亏,筋脉失于荣养所致。《张氏医通·

  • 伏瘟证治实验谈

    书名。蒋树杞撰于1920年。本书叙述伏瘟之病原、症状和诊断,并详论治法。作者有保守思想,对西医抱排斥贬抑的态度。现有《三三医书》本。

  • 脐寒泻

    病证名。见《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又名脏寒泻。因婴儿断脐失护,风冷乘入,传于脏腑而引起。症见粪色清白,腹痛肠鸣。先用和气饮(苍术、紫苏、防风、赤苓、豆豉、藿香、陈皮、厚朴、炙甘草、生姜),温散

  • 下燥治血

    叶桂治疗下部燥证的经验。见《临证指南医案》。久病损及下焦肝肾之阴,每致虚火时炎,症见咽喉干痛,痰中混血,昼凉夜热,宜养阴滋肾,金水并调,用西洋参、玄参、生地、麦冬、百合、阿胶等药。肝肾阴伤、液燥生风者

  • 针麻

    即针刺麻醉。见该条。

  • 费山寿

    【介绍】:见费友棠条。

  • 地苦胆

    ①见《陕西中草药》。为土贝母之别名。②见《广西本草选编》。即苦地胆。③见《四川中药志》。为金果榄之别名。各详该条。

  • 小腹满

    指脐下部胀满,一名少腹满。《医宗必读》卷五:“小腹满,脐下满也。胸腹满为邪气,小腹满为有物。小腹满,小便利,蓄血也,重者桃红承气汤,轻者犀角地黄汤;小腹鞭满,小便自利,发狂者,抵当汤;腹满手足厥冷,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