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齿龈出血。《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四:“阳明脉虚,风挟热乘虚入于齿断,搏于血,故血出也。”即齿衄。详该条。
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详十三指形条。
病证名。见《古今医统·原始要终论》。又称精寒。详该条。
胞衣的别名。即胎盘,药用名紫河车。详胞衣、紫河车条。
病证名。见《医学入门》。多因郁怒伤肝,肝气犯脾,湿热下注所致。症见阴户肿胀作痛,或小便涩滞,下腹部不舒,甚则伴有寒热等。治宜清热利湿。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外用蛇床子、地肤子、黄柏、防风、苦参煎汤熏洗。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鬼灯笼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唐代养生医家。撰有《养生纂录》1卷,已佚。
见针灸大成条。
见《岭南草药志》。为山芝麻之别名,详该条。
证名。指热郁气逆所致的心痛。《活法机要·心痛证》:“热厥心痛者,身热足寒,痛甚则烦躁而吐,额自汗出,知为热也。其脉浮大而洪,当灸太溪及昆仑,谓表里俱泻之,是谓热病汗不出,引热下行,表汗通身而出者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