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桂海虞衡志》。为冰凉花之别名,详该条。
丛书名。清·海阳竹林人辑。刊于1801年。内容为《解毒编》、《汇集经验方》、《怪疾奇方》。
【介绍】:明末医家。字德基。休宁(今安徽休宁)人。生活于十七世纪,学医于名医李士材,曾旅游于江苏等十余地,博览医书,医术颇精。撰有《简易方论》等书行世。
又称舌纵。舌伸出口外,不能回缩口内的症状。伸舌而舌觉灼热,神志不清,是痰热之邪扰乱心神,影响苗窍功能所致,治宜清心化痰。舌伸出痿软无力,麻木不仁者,多属气虚。
气功养生学著作。唐·施肩吾撰。本书认为习练气功,“先须知其本,知其本则末无不通”,所谓“本”,是指“神由形住,形以神调”,亦即使精神稳定于形体之内,形体与精神和调。此外,指出行功前当调和饮食,保持安定
即差。详该条。
痧证之一。《杂病源流犀烛·痧胀源流》:“晕痧,一时头眩眼暗,昏迷跌倒,乃毒痧所致,毒血一冲,必至败坏脏腑,其势甚急,不能少延。盖因毒血与食积痰气,结聚心腹胸膈,而经络不转,气血不通,虽放而血不流,虽刮
与疏郁理气义同。详该条。
病证名。见《竹林女科证治》。又名经来胁气痛。多因肝郁气滞所致。症见月经来时,胁内作痛,经血色暗。治宜行气止痛。方用四物元胡汤(四物汤加延胡索、沉香)。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卷三。指七情、房室、饮食内伤引起的消渴病。有精虚、积热之分。详见精虚三消、积热三消、消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