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为有头疽生于脊背者。见《刘涓子鬼遗方》卷三。脏腑俞穴皆在背部,故本病多因脏腑气血不调,或火毒内郁,或阴虚火盛凝滞经脉,使气血壅滞不通而发。又因发病部位不同而有上发背、中发背、下发背;后世又有上搭
同啜。饮、吃。《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歠热稀粥。”
见证治百问条。
见《本草品汇精要》。为炉甘石之简称,详该条。
皮肉相交处。《灵枢·官针》:“先浅刺绝皮,以出阳邪。”
【介绍】:见宋祥麟条。
【介绍】:清代医家。字友夏。安徽祁门人。少时业儒,年长钻研医学,读《内经》等医书,为人医病,每有良效,撰有《扶婴录》一书,未见刊行。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一。即面黑子。详该条。
病名。①出《外科真诠》卷上。即蜣螂蛀。类似指骨结核。详该条。②凡久病疮疡而正气虚,状似痨损者。俗称疮痨。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属缺乳范畴。参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