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济本事方》卷一方。天南星(姜汁浸)、半夏(姜汁浸)、附子(炮裂,去皮脐)、炮白附子、川乌(灰火炮裂,去皮脐)、僵蚕(去丝嘴,炒)、没药、人参、茯苓(去皮)各等分。为粗末,每服二钱,水、酒各半煎,去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香蒲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又称脉痹。出《素问·四时刺逆从论》。指热毒流注关节,或内有蕴热,复感风寒湿邪,与热相搏而致的痹症。《证治准绳·痹》:“热痹者,藏府移热,复遇外邪,客搏经络,留而不行,阳遭其阴,故痹熻然而闷,肌肉
外表、表浅或轻微之意,与里相对而言。如人本的皮毛、肌腠、经络为外,属表;外感邪在卫分或太阳经属表,病较轻浅,法当解表。
见《本草正义》。为骨碎补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吴杰条。
书名。10卷。本书为孙允贤《医方大成》的增补本改名者。参见医方大成条。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水半夏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本草纲目》卷二十二胡麻油。即油风。详该条。
书名。黄竹斋撰于1925年。编者选辑前人有关《金匮要略》的注文,整理归纳为综合性注本,故本书具有资料汇编性质。编者对前人一些论点不当的注文亦不加批判地予以录引,缺乏个人见解。解放后有排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