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舌紫色,舌中有黄燥苔。多因脾胃脏腑素热,或嗜酒积热,或燥火内盛,或误服温补药所致,均属里实热证,宜攻下泄热。若有表证,宜解表通里(见《伤寒舌鉴》)。
【介绍】:见何金琇条。
古病名。《外科启玄》卷十二:“蜈蚣漏其根在肺。”属瘰疬漏之类。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乌蔹莓之别名,详该条。
①十二经脉各有一个井穴,总称十二井穴。即:少商(肺),商阳(大肠),厉兑(胃),隐白(脾),少冲(心),少泽(小肠),至阴(膀胱),涌泉(肾),中冲(心包),关冲(三焦),足窍阴(胆),大敦(肝)。详
见《湖南药物志》。为对叶四块瓦之别名,详该条。
简称歇。吴道源《女科切要》:“有室女经水既通,而至期复又不来者,必须视其有症无症,验其似疾非疾,若面色不改,饮食如常,身无内热,名曰歇经。”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幽门,见该条。
病证名。《女科秘要》卷二:“此乃过食生冷,兼有风寒中胃肺经,因而生痰气急。”宜紫苏安胎散(紫苏、枳实、桔梗、大腹皮、贝母、知母、当归、五味子、甘草、石膏、桑白皮)。
【生卒】:十一世纪【介绍】:宋代医家。履贯欠详。曾任朝散郎太医学司业等职,根据五运六气学说,与医学理论相揉合,撰《素问论奥》、《运气全书》、《素问入式运气论奥》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