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方法。出明·周于蕃《幼科推拿妙诀》。又名二龙摆尾。操作方法有三种。①左手屈按儿中指无名指,右手摇其食、小二指。见《小儿推拿秘诀·手上推拿法》。②右手拿儿食指,左手拿小指,往下摇拽。③左手托儿斗
即指今之鼓膜。《血证论》卷六:“肾开窍于耳,而肾脉却不上头,肾与心交,假道于心腑小肠之脉,以入耳中,名曰听宫。为司听之神所居,其形如珠,皮膜包裹真水,若真水破,而耳立聋,有为大声所震而聋者,皮膜破也,
①出《灵枢·经筋》。即十二经筋,详该条。②《灵枢经》篇名。经皆有筋,经筋有病,病各有治。本篇专论经筋这类问题,故名。文中论述十二经筋附属于十二经脉,位于浅表部的筋肉间,和经脉相互关联。它起于四肢末端的
骨名。胸骨和肋骨的统称。《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胸骨即骬骨,乃胸胁众骨之统名也。一名膺骨,一名臆骨,俗名胸膛。”
病名。见《医学入门·淋》。指因感受暑邪而成的淋症。实症宜用山栀仁、五苓散、益元散;虚症用生脉散。暑月汗多而小便赤涩者,宜春泽汤、桂苓甘露散。参见淋条。
【介绍】:参见雷丰条。
即太阳经病。亦称伤寒表证。详该条。
藏医综合性医书。八世纪中叶由应聘入藏的于阗名医比吉·占巴西拉翻译的《活体测量》、《尸体图鉴》、《伤科精义》、《甘露宝鉴》等十余种医药书合编而成。是古代藏医早期重要医学丛书。现存木刻本。
指阳维脉经气异常出现的病症。《难经·二十九难》:“阳维维于阳,阴维维于阴,阴阳不能相维,则怅然失志,溶溶不能自相持。阳维为病,苦寒热。”《脉经》卷二:“诊得阴维脉浮者,蹔起目眩,阳盛实,苦肩息,洒洒如
经外奇穴名。出《针灸集成》。所载位置与肩柱骨同。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