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妊娠二月胚胎之称。北齐·徐之才《逐月养胎方》:“妊娠二月名始膏。”
病名。即转注。《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六:“转疰者,死又易傍人,转注之状,与诸疰略同。以其在于身内,移转无常,故以为转疰也。”又:“转相染易,梦寐氛氲,肌体羸瘦,往来寒热,默默烦闷,欲寐不能,手足热,不能
①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卜芥之别名。②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海芋之别名。各详该条。
即隐疹。详该条。
【介绍】:见崔岳条。
指病在夜里严重。《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夫百病者,多从旦慧昼安,夕加夜甚。”又:“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谓到了夜里,人体的正气蛰藏,已经入脏,使邪气独居体内,肆无忌惮,所以病气也
指胃的阴阳五行属性及生理、病理特点。脾胃同属五行之土,但胃为腑属阳,主受纳,病理上易燥易实,故称“燥土”。《血证论》卷一:“胃实脾虚,则能食而不消化,主燥气,故病阳明,总系燥热。……胃土以燥纳物,脾土
病名。帝中即悬雍垂。《重楼玉钥》卷上:“初起(悬雍垂)红肿作痛,生痰不能饮食,日久渐长大出来,甚有长出寸许,拦腰烂去半截,或帝中全行烂去者。”即帝钟风。见该条。
人体除头颈与四肢以外的躯体部分。
病证名。见赵献可《邯郸遗稿》。即妊娠喘。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