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清·袁句《天花精言》。即痘疮。详该条。
见《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为农吉利之别名,详该条。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六。即客忤,详该条。
即阿胶散第一方作汤剂,治证同。见阿胶散条。
病证名。指太阳病出现痉症者。《证治准绳·杂病》:“海藏云:发汗太多因致痉。身热足寒,项强恶寒,头热,面肿目赤,头摇口噤,背反张者,太阳痉也。”《医宗金鉴·订正伤寒论注》:“盖身以后属太阳,凡头项强急,
证名。指斑出色红,状如桃花者。见《温疫论补注》卷上。多因热毒入侵血分所致。凡外感热病而见发斑,为邪热自内达外,以红活者为佳。治宜清营泄热为主。用黄连解毒汤合白虎汤、犀角地黄汤或举斑汤等方。参见斑条。
【介绍】:清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为铃医,曾挟技云游海外。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因年老返故里,取生平所用之方授赵学敏,多为赵学敏《串雅》一书采纳。另录有《市语宗派神用运技》一卷,介绍走方医内
病证名。指脾肾阳浮不敛的发热。《金匮翼·阳浮发热》:“阳气虚浮,其端有二:或脾胃气虚,阳浮于外。其症上见呕恶,下为溏泄,其脉大而不实,身虽大热,切忌寒凉,宜甘辛温药温其中,使土厚则火自敛也;或肾虚火不
【介绍】:清末医家。字既均,号杏庵。歙县(今属安徽)人。为当地喉科名医郑宏纲(梅涧)之次子,初攻举子业,能诗文,后专攻医学,与其兄郑瀚(一作承瀚)朝夕共同钻研医学,亦精喉科。撰《熟地黄论》、《咽喉伤燥
证名。出《疡医准绳》卷二。见应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