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八十八。即天柱骨折。详该条。
病名。指经行突发昏厥,片刻即醒,无后遗症的病症。常见有气脱、气郁、血脱、血瘀、暑厥所致。气脱者多因素体气血虚弱,经行期疲劳过度或悲恐所伤,气虚下陷,清阳不升,症见经期眩晕昏厥,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汗出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卷十七方。铜绿、密陀僧各三钱,白芨(烧存性)九钱。为细末,每用半钱,津唾调涂腋下,三至五日一次。治狐臭。
证名。指正气极虚之时,反见实证的假象。如内脏气血不足,运化无力,而出现腹满、腹胀、腹痛、脉弦等类似实证的现象。《景岳全书·传忠录》:“至虚之病,反见盛势。……如病起七情,或饥饱劳倦,或酒色所伤,或先天
见《中药大辞典》。为白豆蔻壳之处方名,详该条。
指耳,详该条。
眼科病证。路际平《眼科临症笔记》:“二目不疼不赤,瞳孔无异常人,外视如无病,但夜明而昼昏。”类今之昼盲,详黑夜精明证条。
见《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六。即化毒排脓内补十宣散,见该条。
见《补阙肘后方》。为水苏之别名。详该条。
骨名。①左右第七肋软骨会合于胸骨处。《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岐骨者,即两凫骨端相接之处,其下即鸠尾骨也。”②泛指骨骼连接成角之处。《伤科汇纂》:“岐骨者,凡骨之两叉者,皆曰岐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