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甘仁
【介绍】:
见丁泽周条。
【介绍】:
见丁泽周条。
①人体部位名。见骭条。②经穴名。代号RN15。出《灵枢·九针十二原》。别名尾翳、骭。属任脉。膏之原穴。任脉之络穴。位于腹正中线,脐上7寸处,仰卧,两臂上举取穴(《千金要方》)。一说脐上7.5寸(《针灸
阴阳相乘脉象。沉涩短细等一类的阴脉出现在属阳的寸部,称阴乘阳。《难经·十二难》:“脉居阳部而反阴脉见者,为阴乘阳。”
古病名。五积之一。《难经·五十四难》:“脾之积,名曰痞气。”《脉经·平五脏积聚脉证》:“诊得脾积,脉浮大而长,饥则减,饱则见,膜起与谷争减,心下累累如桃李起,见于外,腹满呕泄,肠鸣,四肢重,足胫肿厥,
病名。因药服或误服藜芦过量中毒。症见出汗,流涎,无力,胃部灼热疼痛,剧烈呕泻,甚至便血。严重者迅即抽搐,谵妄,昏迷,甚至死亡。治疗宜中西医结合救治。《千金要方》卷二十四载解藜芦毒药有雄黄、煮葱汁、温汤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紫金牛之别名,详该条。
丛书名。清·尤乘辑。刊于1691年。系《脏腑性鉴》、《经络全书》、《药品辨义》三书之合刊本。参见各该条。
病证名。见《丹溪心法·发热》。指精血津液等耗损所致的虚热。《证治汇补·阴虚发热》:“有劳心好色,内伤真阴,阴血既伤,阳气独盛,发热不止,向晚更甚,或饮食如常,头胀时作,脉洪数无力,视其舌大而色赤者,阴
病名。又称满痧。《文堂集验方》卷一:“黑痧,俗名满痧。患者立时昏倒,微觉肚疼,面色黑胀,不呼不叫,甚者过两三时即不救。急用荞麦数合,焙燥研碎,去皮为末,每服三钱,温汤调服。重者再一服即愈。服药时,忌吃
见《伤寒明理论·腹满》。即燥矢。详该条。
出单养贤《胎产全书》。即产后流注。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