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上损及下

上损及下

虚损病由上部脏腑发展到下部脏腑的病机。虚损是因五脏久虚而产生的多种疾病的总称。自肺损开始,而损及心、胃、肝、肾,称上损及下;反之自肾损开始,而损及肝、脾、心、肺的称下损及上。《景岳全书·杂证谟》:“按此上损下损之说,其义极精,然有未尽者,……盖自上而下者,先伤乎气,故一损损于肺,则病在声息肤腠,二损损于心,……自下而上者,先伤乎精,故一损损于肾……。”

猜你喜欢

  • 臭叶子

    见《滇南本草》整理本。为臭灵丹之别名,详该条。

  • 补血

    补法之一。亦称养血。是治疗血虚证的方法。症见面色萎黄、唇爪苍白、头晕目眩、心悸气短以及妇女月经愆期,色淡量少,甚至闭经,唇舌色淡,脉细。常用方如归脾丸、四物汤、当归补血汤。

  • 病名。又名痔疮,痔核。出《素问·生气通天论》:“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癖为痔。”古代对痔的认识有二:①明·楼英《医学纲目》卷二十七:“凡人九窍中有小肉突起皆曰痔。”如耳痔、鼻痔等。②泛指多种肛门部疾病

  • 咽喉科

    古代医学分科之一。宋代未独立设科,元、明代医学分十三科,始独立设咽喉科。参见十三科条。

  • 山雁皮

    见《广州常见经济植物》。为了哥王之别名,详该条。

  • 小儿盗汗

    病证名。《幼科类萃》:“盗汗者,谓睡而汗出也。”《小儿药证直诀》:“肌肉虚而睡中汗出也,用止汗散。”《幼科发挥》:“盗汗者,梦中自出,醒则干也,其病在肾,宜当归六黄汤加止汗散主之。”《婴童百问》:“小

  • 打枪子

    见《分类草药性》。为绛梨木子之别名,详该条。

  • 肾心痛

    证名。厥心痛之一。因肾病而邪上乘心所致。《灵枢·厥病》:“厥心痛,与背相控,善瘛,如从后触其心,伛偻者,肾心痛也。”《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歧骨陷处痛,若心痛。……连腰,名肾心痛。”《张氏医通·

  • 东方蓼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荭草之别名,详该条。

  • 本心斋疏食谱

    食谱著作。1卷。宋·陈达叟编。约撰于1276年。“疏”通“蔬”,指素食,故本书是素食食谱。所记二十个素食品种中,原料备品七种,菜品十三种。在对每一种菜品作简要介绍后,都附有十六字的“赞”,至今仍有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