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中医外科学

中医外科学

  • 中医外科学

    总论一、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二、中医外科疾病命名与分类释义第一节 疾病命名第二节 分类释义三、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第一节 致病因素第二节 发病机理四、外科诊法第一节 辨病与辨证第二节 四诊应用第三节 辨阴

  • 中医外科学

    书名。上海中医学院主编,本书是1964年中医学院试用教材的重印本改名者。书中用中医的理论比较系统地归纳了中医外科学(包括皮肤病、痔漏、瘿瘤等病在内)的基本内容。1972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猜你喜欢

  • ①七情之一。悲哀过度可伤脏气。《灵枢·口问》:“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而内脏病变亦可致易悲之症。《灵枢·本神》:“心气虚则悲。”《素问·宣明五气》:“(精气)并于肺则悲。”②病证名。

  • 阴痹

    病名。①指发于阴分的痹症,如骨痹之类。《灵枢·五邪》:“邪在肾,则病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而不得,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颈项痛,时眩。”②指阴邪所致的痹症,如寒痹之类。《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厥

  • 胃脘痈

    病名。①出《素问·病能论》。又名胃脘内痈、胃痈。指痈生于胃脘者。《医学入门》卷六:“胃脘痈因饮食七情火郁,复被外感寒气所隔,使热浊之气填塞胃脘。”初起腹部中脘穴处隐痛微肿,疼痛连心,身发寒热,脉迟紧者

  • 右旋藤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忍冬藤之别名,详该条。

  • 血三七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土大黄之别名,详该条。

  • 经崩出痘

    病证名。指患经崩气血俱虚,而又继续发生痘疮。此时正不胜邪,宜用十全大补汤治之。若见痘色灰白平塌难发难胀者,则加熟附子一、二片,使里气充足,毒无停滞,服后饮食增进,痘形起胀者为顺,否则为逆。

  • 拱腰老

    见《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为草血竭之别名。详该条。

  • 膈洞

    出《灵枢·根结》。膈,饮食格拒不下;洞,大便泄泻如注。详噎膈、洞泄条。

  • 鼻流清涕

    证名。古称鼻鼽。指鼻腔内时流清水样粘液。多由肺卫不固,风寒侵袭鼻窍所致。《中藏经·论肺脏虚实寒热生死顺逆脉证之法》:“肺气通于鼻,和则能知香臭矣,有寒则善咳,……实则鼻流清涕。”《杂病源流犀烛·鼻病源

  • 接骨发

    病名。出《外科大成》卷二。因湿热凝聚而成。生于小腿之下,跟骨之上。初如核桃,色红漫肿,微胀痛,脓宜速溃,迟则脓毒伤筋。早期治同外痈;若迟溃则伤筋脉。治同无头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