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形圆而小,疮口内有油者。治同疔疮。
指平素患有头目眩晕的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先下而不愈,因复发汗。以此表里俱虚,其人因致冒,冒家汗出自愈。”
病证名。指呼吸急促,伴有咳嗽的证候。一般多因肺气虚弱,内有顽痰宿饮,一旦外感寒热之邪,以致内与痰饮交阻,肺失宣降,则成喘疾。《证治准绳》:“小儿喘急,重于咳嗽,然有虚实冷热之分。”治实热,宜辛凉开肺,
《重订通俗伤寒论》方。檀香、炙甘草各五分,姜半夏、茯苓各三钱,砂仁八分,炒陈皮二钱。水煎服。治胃有停饮,或伤冷食,胸痞脘痛,呕吐黄水。若痛甚加白蔻末二分、瓦楞子末一钱;呕甚加控涎丹八分包煎。《症因脉治
病证名。骨蒸的前驱症状。《普济方》卷三百八十四:“阳气偏盛,水不足,脏腑积热,熏灼肌体,盛则消烁骨髓,是为骨热之病,久不已,变成骨蒸。”症见低热长期不退,或潮热,或发热不规则,烦渴,盗汗等。治宜清热养
书名。清·高秉钧撰于1805年。治案按人体部位及病种分20部,97病种,分门别类汇辑。作者根据外科疾病“病虽在外,而其本在内”的特点,每证详辨八纲,随证立法处方,并指出防止病情恶变及病后调理之法。案末
①由饮食精微所化生而循行于脉管中的血液。《灵枢·决气》:“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灵枢·营卫生会》:“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
①见萧步丹《岭南采药录》。为伤寒草之别名。②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独脚乌桕之别名。各详该条。
指感邪即发的温病。见《温热经纬·叶香岩外感温热篇》王士雄注。与伏气温病相对而言。详见温病有关条。
封固闭藏。《素问·六节藏象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又《素问·五常政大论》:“流衍之纪,是谓封藏。”运气学说谓岁运水太过则天地闭而万物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