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亡阳汗

亡阳汗

证名。即阳气欲绝之汗多证。《医略六书·杂病证治》:“亡阳汗者,……每每病笃虚极之人,多有头面汗淋,口鼻俱冷,而手足青色,气促不止者,急宜温补以追欲绝之阳。”参亡阳条。

猜你喜欢

  • 杨氏家藏方

    方书名。20卷。宋·杨恢撰。刊于1178年。本书为作者将其所收藏的方剂汇编而成。内容包括诸风、伤寒、中暑、风湿、脚气等共49类,1111方。其中多属宋代医家常用成药处方。

  • 初生脚气

    病证名。小儿新生即见全身水肿,尿量减少,体温低下,吮乳无力,反复呕吐,肢体柔软,终日睡眠,啼声低弱,或生后尚啼,次日起即不啼,此一系列症状,必与母亲脚气同时出现。一般只须改变乳食,如换以牛奶、蛋黄、豆

  • ①五行之一。《素问·藏气法时论》:“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五行以肾属水,故常肾水并称。②古病名,即水肿。《素问·平人气象论》:“颈脉动喘疾咳,曰水。目裹微起如卧蚕起之状,曰水。……足胫肿曰水。”详水

  • 加减玉女煎

    《温病条辨》卷一方。原名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细生地玄参方。生石膏一两,知母、玄参各四钱,生地黄、麦门冬各六钱。水煎,分二次服。功能清气凉血。治太阴温病,气血两燔,口渴,脉数,舌绛等。

  • 阴火怔忡

    怔忡之一。见《不居集》上集卷二十二。《证治汇补》卷五:“有阴火上冲,头晕目花,耳鸣齿落,或腹中作声,怔忡不已者,宜滋阴抑火,加养心之剂。久服不愈,为无根失守之火,脉必空豁,宜温补方愈。”参见怔忡、虚损

  • 太医局提举

    宋代医官职称。1076年(熙宁年间)在太医局设提举1人,总管该局工作。与太医局令的职权相同。参见太医局条。

  • 胡珏

    【生卒】:十八世纪【介绍】:清代医家。字念庵,自号古月老人。浙江钱塘人。慕当时名医高鼓峰之名,后见到高氏所撰《医家心法》一书,又认为其中论述有不合张仲景原意之处,遂对该书加以评论和订正。另对窦材之《扁

  • 虫积

    病证名。亦称九虫积。指腹内虫多而积聚成块的病症。《古今医统》卷六:“九虫积,腹中不时作块痛,面青,口吐清水。”《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虫积,饮食积聚,变化生虫,时呕清水苦水,常生腹中咬

  • 梦失精

    病证名。出《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又称梦遗。详该条。

  • 蚁蛳

    见《动物学大辞典》。为地牯牛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