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四川中药志》。即枫柳皮,详该条。
①古病名。指脾积。见《难经·五十四难》。《济生方》卷四:“痞气之状,留于胃脘,大如复杯,痞塞不通,是为脾积。诊其脉微大而长,其色黄,其病饥则减,饱则见,腹满呕泄,足肿肉削。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治疗
病名。见《仁术便览》卷四。即悬痈。详该条。
见《植物名实图考》。为漆姑草之别名,详该条。
即四气街。《灵枢·动输》:“四街者,气之径路也。”见气街条。
见明·万全《妇人秘科·种子章》。又名种玉。指受孕。
治法之一。即逆治、正治。《素问·标本病传论》:“有逆取而得者。”参见逆治、正治条。
病名。出《素问·阴阳别论》:“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一阴谓心主之脉,一阳谓三焦之脉。三焦心主脉并络喉,气热内结,故为喉痹。《口齿类要》:“喉痹谓喉中呼吸不通,语言不出,而无气闭塞也。”《杂病源流犀烛》
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即蚕豆壳,详该条。
出金·陈文中《小儿病源方论》。脏腑惊证之一,详脏腑惊证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