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作业>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内伤吐血

内伤吐血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卷二。多因胃热络伤,或心、脾、肝、肾劳损而致。《临证指南·吐血》:“内因起见,不出乎嗔怒郁勃之激伤肝脏,劳形苦志而耗损心脾,及恣情纵欲以贼肾脏之真阴真阳也。”其症身无表邪,脉不浮大,时而呕吐纯血。因胃热络伤者,吐血量多,鲜瘀相杂,兼见胸闷作痛,嘈杂便秘,苔黄腻,脉滑数。宜清胃泻火,用三黄泻心汤加侧柏叶白芨之类。因郁怒伤肝者,吐血鲜红,头痛目赤口苦心烦胸胁引痛。治宜清肝凉血,用化肝煎茜根散加减。因心脾损伤者,吐血气短,憔悴声怯心悸少寐。治宜补养心脾,用归脾汤。因阴虚火旺者,吐血盗汗耳鸣遗精。治宜壮水制火,用六味地黄丸蒲黄藕节阿胶五味子之属。因阳虚血不归经者,血色晦淡,怕冷肢凉。治宜温中补阳,用理中汤加木香,或八味丸以引火归元。参见吐血、劳伤吐血等条。

猜你喜欢

  • 十八喉风

    病证名。见《外科正宗》卷二。古人按喉病见症之不同把喉证归纳为十八种临床类型,称为十八喉风。《喉科秘旨》分喉风为十二证:《喉科指掌》分为十六证;《重楼玉钥》分为三十六种喉风。详见喉风及有关各条。

  • 水龙胆

    见《江苏省植物药材志》。即龙胆,详该条。

  • 口角

    上、下唇交会处。因在口的两侧,故称。

  • 疮痘入目

    病名。见明·倪维德《原机启微》。即痘疮入眼。详该条。

  • 阳癫

    五癫之一。指突然失去意识,不久即苏之症。《诸病源候论》卷二:“阳癫,发如死人,遗尿,食顷乃解。”参见癫、五癫、痫条。

  • 刘松峰

    【介绍】:见刘奎条。

  • 厥阴头痛

    病证名。三阴头痛之一。①《兰室秘藏·头痛门》:“厥阴头项痛,或吐痰沫,厥冷,其脉浮缓,吴茱萸汤主之。”②指头痛表现在厥阴经脉循行部位者。《冷庐医话·头痛》:“厥阴之脉会于巅顶,故头痛在巅顶。”参见头痛

  • 内伤遗尿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卷一。指脏腑内伤所致的小便失禁。脾肾不足者居多。主要症候为小便时时自遗,神志清醒,语言轻微,饮食减少,大便溏泄,脉濡软或浮大。治宜补益脾肾,可选用补中益气汤、八味肾气丸。又有肝阴

  • 肩中俞

    经穴名,代号SI15。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小肠经。位于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处(《针灸甲乙经》,《循经考穴编》)。另说“大杼旁二寸”(《医学入门》);“肩外俞上五分”(《针灸集成》)。布有

  • 通指温热的属性。包括:①气候暖和或炎热。《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寒乃去,候乃大温。”②温邪,温热类的致病因素。③症状。《素问·通评虚实论》:“乳子而病热,脉悬小者,手足温则生,寒则死。”④温热病的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