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外科证治全书》卷三:“阴头紫肿疼痛,名阴头痈。用鳖甲煅为末,鸡子清调敷。”
指寅时。《素问·金匮真言论》:“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素问·脏气法时论》:“心病者,……平旦静。”详十二时条。
①经外奇穴。出《新针灸学》。位与足少阳胆经之居髎穴同。见该条。②推拿穴位名。出《实用小儿推拿》。在颈部第2~3颈椎棘突间。捏挤至皮肤呈紫红色为度。有清咽喉、散结热等作用。用于治疗喉痛,急性喉痹,乳蛾,
宋代太医局培养医生设立之科目。即大方脉、小方脉、风科、眼科、疮肿兼折疡、产科、口齿兼咽喉科、针兼灸科、金镞兼书禁科。
经穴别名。出《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即解溪,见该条。
经外奇穴名。《备急千金要方》:“小儿暴痫,若脊强反张,灸……督脊上当中。以大椎度至穷骨中屈,更从大椎度之,灸度下头,是督脊也。”即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与尾骨端连线的中点处。主治癫痫。艾炷灸3~5壮;或艾条
七情之一。恼怒过度可引起脏腑气血病变。《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暴怒伤阴”,“怒伤肝”。脏腑气血病变可出现情绪急躁易怒。《素问·四时刺逆从论》:“血气上逆,令人善怒。”《素问·举痛论》:“怒则气上。”
经络著作。日本·长滨善夫、丸山昌郎编于1950年,承淡安译于1955年。作者根据其在临床上发现的一位眼科病人,在针刺各经络的原穴时,所表现的感传现象基本上与十二经脉的走行一致,而得出了经络确实存在的结
古代医疗教学职称。始设于南北朝时期之北魏,系专门为统治阶级培养保健人员的官员,官阶从七品下。
即变蒸,详该条。